第八〇〇章 杨洋的计划-《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林、吴两家都有自己的公司和商队,自然对那里比较了解。

    但是他们都只是以为那里只是一个移民目的地。至于复兴军在那里的势力,他们也是知道的,要不然那里也不会加入到大华夏商贸圈中来啊。

    “莫非,总统在那里还真有什么布局不成?”林老先生问道。

    “这是当然,知道这事情的人,现在并不少,总统在那里安插了大量的亲信,很显然是要将那里作为自己的一个退路。”

    “你们想啊,以总统的威望,他又不登大位,那么今后不管是实行禅让,还是西人的那种选举,又或者是搞个什么党派,那些继任者,有几个能够容得下他?”杨洋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

    众人听到杨洋说到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心头都是一惊,没人接这个话。

    杨洋见没人说话,继续说道:“总统早就想好了,这个大华夏圈或者是复兴军的内部早晚要出现问题,到时候他是可以脱身而出。”

    “但是,大家有没有享想过我们,我们本土的人是不是还要承受乱局,还有你们这些藩属国,到时候本土要是有什么问题,你们能够逃的掉吗?”

    “杨先生,这个不会吧,现在本土那么强大。怎么会有问题,现在就是那些欧罗巴国家联合起来也不是本土的对手吧。”一旁的吴老先生此时插嘴说道。

    “吴老,这有时候,危险并不是来自外部,就像总统自己所说的,现在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统在国内行的那套制度也是前无古人。你们应该知道,本土最近出台了一部教育法案,所有的孩子都要去接受教育。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个强制教育法案,在做的都是知道的,毕竟本土的报纸也会传播到这里。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深究这个问题,只是觉得复兴军很有魄力,能够让给所有人都读书。

    也有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对此嗤之以鼻。

    还有人觉得复兴军好大喜功,一上来就说要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紧接着又是让所有人都能够读上书。

    这种一刀切的做派不是好大喜功又是什么?

    “这让所有人都读上书,那是好事情啊,怎么会出什么问题呢?”吴家主接着问道。

    “诸位,试问,这世上最难管的是什么人?”

    “不是商人,不是农民,而是那些读书人,都说读书明理,实际上就是说读书人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盲从别人的话去做。你们想想要是所有的人都是读书人,都要站出来跟官府讲道理,那么这个官府还如何管理百姓?”

    “说难听点,咱们过去几千年,官员管民,都叫做牧守一方,也就是说管理一个地方跟放牧有一样。现在羊跟牧羊人一样都有了思想,那么原本牧羊的那一套方法就不合适了。”

    “再过上二十年,这些全部都有文化的百姓该怎么管,我想总统他自己都没有想好,所以总统给自己留了后路。他是想把这个问题留给这些会读书的百姓自己去解决。”杨洋的这个道理说的深入浅出,在坐的各位都是华人的精英,自然都能够听懂杨洋话中的意思。

    他们几大家族控制了狮城以及周边的海岛,处在了商贸的重要位置,未来是有可能成为那种流传千年的大家族的。

    这样的大家族自然是要做一个长远的规划的。

    “杨先生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全都将家族的资产向加华地区转移?”

    “当然不是,诸位难道还不明白吗?诸位已经跟这里绑定了,离开这里,诸位觉得自己还能保持自己家族的地位吗?”杨洋直接打消了诸位消极的念头。

    “杨先生,您说该怎么办呢?”

    这个杨洋神神秘秘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要推销自己的结论。

    这个时候,有人问出来了,杨洋当然不再藏着掖着。

    “诸位,咱们啊,可不能将这位总统给放跑了。咱们这位总统年纪轻轻就开始给自己安排后路了,就想着要躺平、摆烂,这怎么行?我们的这个大华夏圈就缺一个共主。”

    “但是咱们这位总统可是扭捏的很,我的意思大家干脆在藩属国大会上来一个黄袍加身,让他就任大华夏圈的共主,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能够将大家扭紧在一起。自古以来,天子之位有德者居之,咱们这位总统这么大的功绩,为华族开拓了那么大的生存空间,完全当得上这个‘德’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