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日军中伏鸣梁海,秀吉忽令南撤-《万历三大征》


    第(1/3)页

    日军中伏鸣梁海,秀吉忽令南撤军

    李舜臣官复原职重任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但朝鲜水军自漆川梁海战过后几乎覆灭,李舜臣重新训练,赶造军备,招募兵勇,练得尚能一战,但离能与日本海军正面对抗还为时过早。此时日军已从陆上连战连捷,进逼京畿,全罗道几乎已被占领,日本水军也在沿海推进,李舜臣自感紧迫,急需一战而定军心,阻敌势,而朝鲜水军目前仍仅存战船十二艘,难以轻易开战。

    为此李舜臣苦思两日,召集部将说道:“漆川梁之后,士气不旺,敌寇气焰日增,王京危急,倭寇正与明军鏖战。而倭寇水军也将趁我们虚弱无力之际沿海推进,绝不可任由倭寇肆意妄为,驰骋海路。因此必须出其不意挫其锐气,倭寇水路攻势定会减缓,我们再向北退却,以备再战。”

    副将宋希立问道:“大人下令,水军必誓死追随。只是正在重新打造的战船还需不少时日才能完成,依照大人之令,目前仅优先重造龟船两艘,建后还未经试验。敌寇势强,多覆铁甲,加设火炮,龟甲船亦难有奇效。我们现仅有十二艘船,力量薄弱,如何补充战力?又在何处迎敌?”

    李舜臣答道:“兵力悬殊,确实紧靠现有战船绝非倭寇之敌,需另征民船一百艘加急改装,以作军用。我军此次不为力战,只设伏阻敌攻势即可。我连日苦思,决意设伏在鸣梁海峡。鸣梁处于珍岛及陆地之间,其内极为狭窄,水流湍急,每隔一个半时辰海流流向便会逆转,此为设伏绝佳之所。引倭寇到此,遍布陷阱,倭船多为尖底,急流之中必将大乱,战法得当则胜在我方。”

    宋希立受教:“确实如此,我军战船皆为平底,平稳厚重,急流之中反而利于我军作战,倭寇若被引入鸣梁海峡,主战船身覆铁甲,行动迟缓必因狭窄而难以展开队形,船队也将在急流中混乱不堪。那我们需提前前往鸣梁海峡,于浅水处多布置木桩铁索。”众人皆因此而信心倍增。

    李舜臣下令:“此事你与权俊速去准备,另外鸣梁海峡应有众多可掩护船队,方便我军火炮射击,全做标记,我们可布置阵型。民船征用改装务必两日内完成,备足炮弹,另外再次提醒诸位,此次出击只为阻敌攻势,并非为全歼敌寇,也无法做到。战胜之后船队立刻转向北撤,放弃营地及南部各处据点,尽量带走所有物资军械以及军粮,休整备战并等待朝廷及明朝的支援。”众人领命。

    散会后宋希立筹备木桩铁索准备向鸣梁出发,李舜臣再三叮嘱。宋希立问道:“大人您官复原职,此事倭寇不知是否探知。引诱倭寇时大人是否要立您旗号?”李舜臣说道:“此事我也曾想过,但还是不妥。此时倭寇正沉浸于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灭的喜悦中,自认于海路将畅通无阻,虽也是实情,但也正是骄纵大意之时。此时若立我旗号,难免有令倭寇谨慎行事的风险,一旦诱敌不成那我们将功亏一篑。”

    宋希立说道:“大人您思虑周全,属下佩服。大人的叮嘱我定牢记在心,请大人放心。此战若胜,朝廷上下必将欣慰,即使大人您战后北撤,朝廷中有领相及诸位大人向主上殿下进言,主上殿下应也不会怪罪您。”

    李舜臣不免感叹:“我只是在做我认为应该做的选择而已,主上殿下如何想我无法左右,朝廷若有降罪也不过再由我一人承受,也难为领相每次百般为水军进言。有领相在,朝廷有望。我们也不必多想,只想如何在下一场战斗中胜利即可。你快去准备。”宋希立领命。宋希立与权俊二人各领数船秘密前往鸣梁海峡布置陷阱,朝鲜水军加紧筹备鸣梁海战,李舜臣也派出探船,查探日军动向。

    而在釜山浦日军大本营中,水军大将九鬼嘉隆正在举行大宴,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胁坂安治、来岛通总等与九鬼嘉隆共饮。来岛通总向九鬼嘉隆问道:“太阁殿下日夜期盼听到占领朝鲜全境的消息,前方还在进军,我们在此宴饮是否不当?若被太阁殿下得知恐怕会向我们降罪。太阁殿下一旦动怒,其怒火可是万难承受。”

    九鬼嘉隆笑答:“来岛,你不必为此忧虑。朝鲜水军几乎全灭,虚弱无力,李舜臣又不在,即便他在又能如何?水路已再无敌手,诸位十分辛苦,此时不犒劳全军更待何时啊?宇喜多秀家他们还未攻下汉阳,朝鲜又有明军助阵,依我看他们离占领朝鲜八道至少还需数月。大宴过后再去占领朝鲜沿海全部的据点即可。加藤、胁板,你们二人随宇喜多秀家攻下南原后为何不继续北上便返回釜山?”

    加藤嘉明答道:“许久未参加陆战,心中有瘾难消,极想身处血战收割首级。本想继续随军北上的,但胁坂安治还坚持不可,非要带我回釜山,这我所整理的首级还丢了好几个,这战后论功我可是吃亏啊!不仅如此,我前日还跟宇喜多秀家他们扬言要抢在加藤清正之前率先攻入汉阳,现在被胁坂安治带回,还不知宇喜多秀家会怎么嘲笑我呢?”众人听后皆抚掌大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