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平静-《崇祯的开挂人生》


    第(2/3)页

    谁说农民傻?

    他们的小心思比谁都多。

    吃力不讨好的是他们才不会去做。

    被惦记的地主们:“神tm的皆大欢喜……”

    ……

    一应事情落下帷幕已经到了二月份。

    二月初三,惊蛰。

    春耕到了最忙的时节,整个大明的百姓都陷入了忙碌之中。

    正所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这四时是种地百姓们最重要的四个时令。

    又谓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这一句句俗语都说明了春耕的重要性,哪怕朱由检这个皇帝在立春时都要挑一个吉日去城南的先农坛来一番亲耕。

    各地官员更是要在春耕前要焚香祀奠皇天厚土,仪礼三伏三拜,由县官领头,众乡绅跟随在后依礼参拜,而后念祭奠天地神祈祷告词,而后县官再亲自扶犁,跟随春牛之后,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

    别小看这些春耕前的仪式,这些可都被纳入了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当中,若是有哪个当地的主官对此不重视,没有劝课农桑反而误了春耕,别说来年升迁了,摘了你的乌纱帽都算是轻的!

    由此可见古代封建王朝对于春耕这一时令的重视,惊蛰更是春耕中最忙的时节正所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各地百姓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是一天到头来,太阳不落山,人就不回屋的癫狂状态,为了就是能尽快抢在时令前完成春耕。

    而春耕的忙碌,也让整个大明朝进入了难得的平静期,各部忙的那叫一个脚不沾地,各方势力也都没有了闹事的心思,哪怕是辽东的后金也是要种地打猎的。

    但朱由检看着这忙碌的景象心里却是一片沉重。

    只有他知道,崇祯元年对于天下来说,特别是对于大明来说是怎样的一年。

    看看系统上查到的史书资料吧,虽然是清编的,大部分对明的不可信,但关于天灾这点却是骗不了人的。

    而明史上关于崇祯元年发生过的天灾的记载是这样的: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夏,幾辅旱,赤地千里;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这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崇祯元年七月,江浙一带发生海啸,海水淹没民房数万,被水淹死的人数高达数万人,更多无法记录的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以海宁和萧山灾害最为严重。

    而到了夏季整个大明几乎都处于旱情当中,其中犹以陕西最为严重,堪称赤地千里。

    而到了九月,京城及附近又发生了地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