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我回来了-《大唐富家翁》


    第(2/3)页

    对于出城办事的人,一大早开城门时,就会告知大家拿上户籍证明,以防回来时没有证明进不了城,附近郊县的百姓也是如此。

    秦轩的通关文牒是一个长期的,一年一登记,交旧换新,不过这个东西对他来说没什么用,就算没带,也随时可以复制出来一张,在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对进入宫城和皇城的勘验就要复杂的多,没有证明是绝对进不去的,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必须要办理门籍,进入宫城就需要勘验

    这个就要严格的多,需要提前报备办理门籍官员的姓名、年龄、职务、xìng别、体貌特征以及住址等等,每次进宫城都要勘验核对,而且门籍是一个月一换。

    如果没有门籍进入宫城或者皇城,又或者因为门籍过期未换者和冒名进入的,一旦被抓住,是要根据轻重程度而治罪,轻者判两年监禁,重者可能会砍头,同时守城门的士兵也会被玩忽职守而治罪。

    目前唐朝的户籍制度还是很严格的,虽然因为土地兼并造成的流民也不少,这两年随着各地开始使用良种后,再加上朝廷前两年的治理,流民大多归籍。

    大唐令规定:“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户为保,每里设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查jiān非,并免其课役……不足百户,别置村正一人”

    这是大唐的最基层组织,这些组织相当于后世的村委会或者社区一样,里正就是村长一样的角sè,不但要管理治下的治安和各种杂事,还要每年检查一次治下的人员状况和数量,以及姓名、年龄、土地状况,编成册上报。

    收集了这些住户的情况汇集到州府,在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写户籍,一式三份,分别送于户部、州、县存档,这户籍的内容还包括每家的资产以及有分家的另立新户的,全部都要详细写清楚。

    如百姓要出远门,就必须到里正或者所属县开据通关文牒,才可出门,不然到了检查比较严的州县,没有文牒的,是不能进城的。

    这样的户籍编写和检查,每年都进行一次,每年三月前完成,里正的权利很大,不光贯辖内的治安、种植,还管理赋税和徭役的事情。

    唐朝治安很好,就是因为这个最底层初级的机构设置,如果辖区出现治安案件,这个里正是要追究失察之罪的,如果他的辖区内出现一个偷盗,里正鞭笞五十,出现三人罪加一等。

    正是有了如此严厉的制度,唐朝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情况也正常,因为长安城属于世界大都市,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平时管理不是很严格,但是这逢年过节的,就检查的十分严格。

    因为有了官员的问责制,这些基层的管理人员干事非常仔细认真,这些人没有薪水,但是朝廷免除了这些人的赋税和一切徭役,在加上问责制,这些里正干的都十分的认真。

    这个问责制度是相当的好,不似后世的那些官老爷们,就算是他的辖区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一点责任都没有,就算有责任,也是副手去顶罪,由此可见目前唐朝对于治安的重视。

    唐朝的治安如此治好,这个跟朝廷官员对于治安案件的认知有关,他们认为治安就要从基层抓起,可以说基层治安好了,那么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