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没有交集的圈子-《警官之救赎》
第(3/3)页
“什么?”唐雅雯没记得最近韩丹在信里跟自己说过什么,不禁疑惑的重新打量了一遍苏醒。
“我前几天在燕京的时候有一次听到蓝山他爸在家跟客人谈话,好像内容是深圳那边儿鼓励第三产业发展,有的报社也搞了,还有人承包了报社。今天您这么一说,我想我大爷是不是也想等事情明朗了让您这么干,他反正是打算把您当江川的经济试点了!江川日报社是不可能,很有可能是江川日报社的第三产业,譬如江川电视报或者是江川晚报……”
苏醒越说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但唐雅雯却被他神神叨叨的模样逗笑了道“滚犊子,偶尔让你说对一回你还当自己是个人物了?我承包江川电视报干什么,卖报纸还是写文章?你大爷不知道我是高中毕业啊?”
“我大爷要的江川日报把附属企业承包给你的**法人资格,是您的身份,怎么还不明白呢?想想韩丹阿姨为什么叫儒商?像她们这种在国外经商的,或者以后你这样在国内做买卖的,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头上多一顶帽子不好?你们商人肯定是当不了官了,唯一能给自己加帽子的方法不就是跟文化靠近,把自己打扮成文化人……”
**法人资格,唐雅雯结合自己的情况和韩丹带给自己的启示,终于稍稍相信了一些苏醒对苏理这最后一招棋的猜测。
这个年代诸如报社这一类机构的附属企业,触角涉及之广几乎不是后世那些正经商人所能想象的。抛开诸如出版、印刷、广告等主营业务之外,它们甚至还可以做贸易、地产等压根儿就不相关产业。如果这次苏理能赌对了,江川日报附属企业的承包权对事业还处在手工作坊阶段的唐雅雯来说,无异于一次质的飞跃。
这场真正的世纪豪赌结果已经注定,现在就看唐雅雯是否耐得住考验。对此,苏醒倒是一点儿都不担心他的翅膀会再次改变什么。
因为,倔强的性格注定了唐雅雯经得住考验也耐得住寂寞,所成功对她来说,就像命中注定似的。
唐雅雯推着自行车在江钢各个分厂逐门逐户的推销了三个月的配电柜之后,国内舆论再次因为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评论员文章而躁动起来。虽然这次唐雅雯仍旧像之前那样被组织上叫去谈了心,但结果却和上次完全相反……
苏理赢了!作为这场赌局的另外一个参与者,唐雅雯无疑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再次走出江川日报社的大门,唐雅雯拿出怀中还带着体温的那张承包合同反复看了好几遍,又确定了自己包里本来留给苏醒结婚的那五万块钱的确是花了出去之后,这才敢确定了自己承包江川日报附属企业这件事情真的不是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