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尤其是港圈,想必会难受的很。 ……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林一诚心中还有另外一个商业蓝图,也需要这么一条稳定的海外渠道。 刚才林一诚问余香虎骨的事,真的只是有备无患? 咳,固然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他是在旁敲侧击。 从余香的回答中,他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帮人,在国内,可能还老实一些。 可是在国外嘛,不说手眼通天,但也算的上是路子很野。 圈子里有句话,叫“借船出海”。 这不过是那帮人吹牛逼,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这一次,林一诚却是打算“借煤老板出海”。 往更深处去想一下。 煤老板们,被迫卖出和转让手里的矿产,他们心里,有没有怨气? 肯定是有的。 毕竟那是能持续挖几年、十几年的“金山”,谁愿意就这么舍弃了? 国家号召下岗工人再就业。 林一诚就是在响应这个政策,让这帮心怀怨气的煤老板们,换个赛道,继续发光发热。 如此一来,煤老板们既能赚到钱,拿到切实利益。 还是在文化输出,说出去,多高大上。 从此以后,就不是暴发户煤老板了,而是文艺界人士了。 到时候,他们的怨气,想必也就没多少了。 那作为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林一诚,上面看到了,也会很满意的。 小伙子不错,很有觉悟,我们没白支持。 到时候,煤老板们没亏,还赚到了,他林一诚,方方面面,赚的会更多! 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老哥老弟”叫的再亲热,也不如双方的实在利益,有了共同利益,这哥们儿关系才能维持下去。 以后需要“老哥”出力的时候,他们才不会推诿。 …… 林一诚又想到了《画皮》。 这个电影,第一部票房虽然不错,达到了2.3亿,但真没赚什么钱。 1500万美金的成本在那里摆着呢。 真正赚钱的,是第二部。 只要余总他们,顺利拿到了相应的版权,那么到了第二部的时候,里面可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 关于这部曾经改变了合拍片格局的电影,林一诚的记忆很深。 原时空,在电影上映一年后,该片的联合导演之一,钱勇强把投资方宁夏电影制片厂、京城世纪佳映文化告上了法庭,讨要剩余未支付的导演报酬。 宁夏电影制片厂和京城世纪佳映文化,反而向钱勇强索要前期预付的导演片酬,理由就是钱勇强根本没有实际参与拍摄。 到底谁是谁非,外人说不清楚。 能肯定的是,《画皮》这项目,最初就是钱勇强的主意。 用那种套路话来说,早在2002年,他就已产生改编并拍摄《画皮》的想法。 他曾经找过银都电影,经典电影,等几家投资方,但都被拒绝了。 这次能找到余总,估计就是被拒绝太多,走投无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