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热情如火-《七零之漂亮女配》
第(1/3)页
田静一向要强, 马争一对自己爱答不理,现在却跟着田馨去食堂,关系好极了。
马争一学习好, 要是她给田馨补课,自己月考恐怕会输给田馨。
田静想,她妈说的不错,田馨这个人心眼多, 最会算计人,自从她结了婚连娘家人都不爱搭理, 为了跟田静对着干, 非得来上高中。
田馨在西北当了好几年知青, 每天就知道种地干活,书本早就撂下忘没了,想考得过自己, 她做梦去吧!
田静想着,等月考成绩出来,田馨考得差,马争一肯定瞧不起她。到时候她在在马争一面前拆穿田馨的真面目!
田馨接近马争一的目的和自己一样,想从她身上学知识、考高分,田静不能让田馨得逞!
田静的小心思田馨无从得知, 她现在除了学习,其他的精力都放在生意上。
晚上放学后,林原来找田馨商议,说茶水摊想雇人。
现在林原茶水摊生意好,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烧水泡茶,赶上顾客多, 人家一看要等许久,也就不喝了。
林原摆摊的地方开阔,他又支了个篷,放了几个小板凳,两张折叠桌,这样顾客也能坐着慢慢喝茶。
板凳和桌子,都是田馨从朱大爷那淘换来的,没花几个钱。
林原仔细计算过,现在的茶水摊,至少要两个人才能忙的开,另外还有一件棘手事,蜂窝煤不够用。
现在摆摊用的蜂窝煤,都是从自家挪用的,用的少还行,摆茶水摊长年累月,需要的蜂窝煤的量就大了,冬天冷,家里还得烧煤,也没多少煤能匀出来。
这件事难办,林原再有能力,他在省城终究人生地不熟的,还得靠田馨。
田馨也发愁。
蜂窝煤都是限量供应的,人家煤铺并不对外开放,有钱也买不到。
田馨没辙,只能把目光放在黑市上。
黑市是个好地方,说不定能寻得到。
黑市卖肉蛋鱼生活用品的居多,田馨绕了一大圈,也没看见有卖煤的,田馨有点灰心。
离开胡同,她恰巧遇见了吴科平,吴科平在五金厂上班,今天出来办点事。
吴科平热情的和田馨打招呼,他瞥了一眼后面的胡同,知道田馨是来的黑市。
“田馨,你来买啥?”
田馨道:“我想买点蜂窝煤,黑市上没有。”
现在蜂窝煤供应量不大,有的人家觉得不够烧,也有四处寻摸的,田馨是没摸到路子。
吴科平把田馨拉到一边,小声说道:“我师父的侄子那能买得到,咱们一起下乡关系铁,我才跟你说,你可一定保密。”
田馨忙不迭点头:“放心吧,我谁也不说。”
田馨算过了,按照一个家庭的普通用量,冬天一个季度一般需要七百坨煤球,田馨想,先买二百坨用着看。
下午,吴科平带着田馨和林原,拐拐绕绕到乡下的一个仓库,买到了需要的蜂窝煤。
搬运的过程有些费哥,路途远,林原推着平板车,回到家一直喊肩膀疼。
煤球码的高,田馨取煤球的时候小心翼翼,兄妹二人把煤球码在了苏家,全折腾完,花费了两个小时。
大冬天田馨出了满身的汗,林原道:“蜂窝煤解决了,小妹,我跟你说说我的打算。”
林原想雇个人跟他一起摆茶水摊,关于人选问题,林原犯了难,去哪寻人?这事还得交给田馨办。
田馨身边也没什么靠谱的人,不过田馨的想法是,可以找一个跟她一样的没安排工作的知青,林原是男人,找个男人一起干活更方便些。
知青点和街道办每天都有人去堵,回城的知青,有太多没安排工作的,大家也都着急。
田馨带着林原去了知青点,不知又下发了什么政策,知青点围了两三圈人,非常热闹。
田馨道:“跟你干活的人,你自己挑。”
林原笑了:“我挑了,人家就跟我干?摆茶水摊可不是什么光彩的活,城里人娇贵要面子,不一定寻得到人。”
田馨叹口气,其实她也知道,找个合适的人不易。
当初田馨去摆茶水摊,身边人都劝,说不体面,沈红缨和田静嫌她丢人,路过都绕道走。
邻居还跟赵桂芬说,田馨一个下乡知青,回城等着安排工作就行了,女同志抛头露面不像话。
田馨当时就算手里捏着临时经营证,在其他人眼里,也不是一门正经生意。
田馨道:“先找找干,你给的工资不低,没准有人乐意。”
现在的铁饭碗难端,不然知青们也不会一直往知青点和街道办跑,林原打算一个月给二十五块钱,这是普通工人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了。
对于没工作的人来说,二十五块,也足够糊口。
田馨和林原在知青点的门口蹲着,等了许久,也问了几个人,没有一个乐意的,有态度不好的,还讽刺道:“卖茶水?你可别瞧不起人,爱找谁找谁,我不去。”
林原纳闷:“一个月可是二十五块钱?这要是换咱们老家,得抢着干。”
可林原也不能把村里人往省城带呀,中间有太多麻烦事,还是找个本地人更好。
到了太阳快落山时,终于有个愿意点头的。
那人叫崔明,当年是插队北大荒的,今年年初回的省城。
崔明的家庭条件差,成分也不好,回城后的工作一直没给他安排。
如果是普通的省城家庭,有城市户口每个月能领供应,吃上面不犯愁。但他妈户口是农村的,粮食关系转不过来,全家的开销都指着他爸三十多的工资,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
崔明着急工作的事儿,但知青办不给安排,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有了着落,崔明急的嘴上起了泡,能赚钱,才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林原的茶水摊招人,这活不体面,但一个月二十五块钱的工资让崔明动了心。
崔明怕林原和田馨是骗子,再三询问了,最后敲定明天跟着林原去摆摊。
林原问了崔明的家庭地址和家里的情况,还让他填了一个表,回去的路上,林原心情轻松,和田馨玩笑道:“三妹,等以后赚的多了,哥再多给你一成。”
田馨道:“我现在什么都不做,每个月等着你给我分钱,已经是占便宜了。”
茶水摊交给林原,田馨彻底放了心。
田馨的目光放在了蜂蜜上面,田馨蜂蜜的销路很好,买家介绍买家,回头客也不少。
不过,田馨想再添点其他东西,也不能一直卖蜂蜜,人家买上一次蜂蜜能喝几个月,她得扩展品类才行。
现在这个年代心思活络的人少,不懂得变通,不然田馨哪有机会出来卖蜂蜜。
田馨能卖蜂蜜,也可以捎带着卖其他东西。
省城附近有山,大山附近的人家会上山摘些野蘑菇野菜,但拿出来往外卖的少,基本都是留着自己家吃,改善伙食。
赵桂芬的娘家就是郊外山村的,田馨和苏蔚冬结婚后,赵桂芬带着她去过一次。
赵桂芬父母年纪大了,家里有三个兄弟,那次回去住了一宿,田馨在院子里看见过晾晒的蘑菇,饭桌上也出现过炒蘑菇的菜,上面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猪肉碎。
田馨打算收点蘑菇这类的山货,拿到省城来卖。
对于田馨的想法,赵桂芬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在她眼里,田馨能干有主意,做事也稳妥,摆这茶水摊生意赚了一些钱,现在人家兄弟干着,田馨还能分到钱,赵桂芬自然高兴。
听了田馨的话,赵桂芬说:“等到了周日,咱们回一趟你姥姥家,乡下人好说话,只要咱们给钱,买点蘑菇应该不难。”
村里有心眼活的,家里从山上摘的蘑菇吃不完,农闲的时候就往县城里去卖卖,换点钱花。
不过没人往省城卖,省城是个大城市,农村人进城发憷,一点蘑菇不值当折腾。
再者说,也没啥代步工具,自行车要工业券,价格也贵,普通家庭也买不起,走着去省城?想想都累得慌。
苏家的自行车修好了,周日一大早,田馨骑自行车后座带着赵桂芬,去了赵家庄。
赵家庄离得不算近,田馨骑得快,也得一个半小时,到地方累的气喘吁吁。
田馨放假时间短,就一天,天黑前还得回家去呢。
说明来意,大舅妈忙不迭点头:“行,蘑菇家家户户都有一些,我带着你去问问。”
走街串巷,田馨收来了四十斤山蘑。
田馨话说的好听,不是买,是换,田馨拿鸡蛋换山蘑,有这么一个说辞。
不想要鸡蛋的,折合成钱也行,交易转了个弯。
农村家家户户养鸡蛋,还想拿去外面换钱呢,谁缺鸡蛋。
于是,大家都折合成钱,用山蘑换了钱。
田馨之所以这么说,也是考虑村里人的感受,田馨山蘑收的多,以物换物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人家农民卖蘑菇心里也踏实一些。
二舅妈说田馨太小心:“县里还有人来收鸡蛋呢,那阵仗可大,村长都不管。”
可不是吗,田馨还从村长媳妇那换了五斤山蘑回来呢。
现在经济宽松了,鼓励自由发展,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能用手里的货换点钱,村长也不能挡着人家的财路。
田馨收的山蘑分了两个档次,价格也不一样,次一点的山蘑零碎不整齐,但味道是一样的,就是卖相不好,到时候卖的便宜一些。
四十斤山蘑捆上自行车,田馨心里沉甸甸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