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小姨回国……-《七零之漂亮女配》


    第(1/3)页

    首先做好衣服的裁缝铺,  是给田馨做过旗袍的那家。

    叫永新裁缝铺的,王裁缝手艺很好,邻里交口称赞。

    田馨过去拿衣裳。

    这回田馨和褚微微商定,  做了四件。

    第一件是淡紫色的长裙,领口往下有竖向的褶皱。

    第二件是格子衬衫,在剧里,女主角穿的那件是红白格子相间的,  田馨没找到一模一样的料子,就找了一匹淡蓝和秋叶黄相间的棉布,  颜色也很好看。

    第三件还是衬衫,  颜色是淡蓝色的。

    第四件是裤子,  黑色喇叭裤,褚微微设计画图时,裤腿不像剧里那么外扩,  更收敛些。

    剧中,女主角穿过一条蓝色牛仔裤,这种布料难寻,她就放弃了。

    七十年代的香江,年轻人早就穿上了时髦的牛仔裤。

    去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大西洋底来的人》,  里面的主角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引发了不少讨论。

    田馨家里虽没买电视,但在报纸、广播也见过相关报道。

    王裁缝把衣服递给田馨:“你看看,满意吗?”

    王裁缝不看电影,自然不清楚这是电影女主角的衣服,只是说:“款式挺新潮。”

    能不新潮吗?电影剧组淘换这些衣裳花费不少心血。

    田馨夸赞道:“都很好看!”

    这几件衣服拿回家,  她才仔细端详。

    王师傅的手工很不错,尤其是那件淡紫色的长裙。

    剧中,紫色长裙是长袖的,田馨考虑到快夏天,就改成了短袖款。

    其他三家陆陆续续也做完了,她喊褚微微过来,从中挑选。

    褚微微翻来选去,从里面各挑了一件。

    “这几件是最好的。”

    田馨定睛一看,这四件,都出自王裁缝。

    她和褚微微的看法一致,也觉得王裁缝的手艺最好。

    王裁缝做的几件衣服,田馨暂时收了起来。

    其他家还有十来件呢。

    黑色微喇的长裤,是高腰的,穿上那件格子衬衣,把衬衣下摆塞进裤子里,显得腿长,电影就这么穿。

    田馨让褚微微选一件,送给她。

    褚微微挑了那件淡紫色的长裙:“我喜欢这件。”

    成品衣服做出来,哪个服装厂愿意合作,还是大问题。

    裁缝制衣的速度慢,数量根本追不上来,还得有服装厂配合才行。

    国营服装厂门槛高,想寻求合作是真难。

    田馨想着,电影里,女主角戴着的粉色花朵的丝质围巾很好看。

    田馨手里还有之前的两匹丝绸布料,除了做旗袍,一直闲置着。

    倒是可以做一些丝绸围巾出来。

    围巾容易做,裁剪好锁边就成,金秋芳踩着缝纫机就能做。

    围巾没几天就做出来三十多条。

    田馨把围巾街上去卖,正好碰上了之前卖竹篮的丁大妈。

    丁大妈还是卖竹编篮子,这回生意不错,只剩下三四个没卖完。

    对方惊喜道:“丫头,你有些日子没来摆摊了,换地方了?”

    “最近比较忙。”

    丁大妈夸赞道:“上次那面包服是真好看,我小闺女特别喜欢,你说怎么样?我大闺女看见了,说我偏心,她也想要一件,后来我等啊等,也瞅不见你,不然还得再买一件。”

    现在到了夏天,面包服早就过了季。

    “丁大妈,等秋冬的时候,我进货给您留一件!”

    丁大妈往田馨身上瞟,又瞧上了她这件格子衬衣。

    “这衣服哪里买的?”

    “我找裁缝做的,跟电影女主角穿的一样。”

    电影女主角?

    丁大妈动心:“哪里能买啊?我给我闺女也买两件。”

    丁大妈有两个女儿,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爱美的岁数。

    家里条件不算顶好,但也过得去,她每个月编篮子也能赚钱,买得起!

    田馨苦笑:“我也发愁,几件成衣我都做了出来,正在发愁没有服装厂的门路。”

    国棉厂那边,布料能提供,做服装就无能为力了。

    她考虑过,要不要去找关厂长帮忙。

    转念一想,为了她,关厂长还得去求别人,欠下一个大人情,万一服装卖的不好,还连累关厂长。

    丁大妈思忖片刻说道:“我们家大女婿倒是在服装厂上班,还是一个小领导。”

    有这层关系,哪怕办不成事,最起码能有牵线的,人脉很重要。

    听了田馨的拜托,丁大妈一口答应下来:“定个时间,我让女婿带你去服装厂里问问。”

    试试就有机会。

    田馨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她相信,《庐山恋》里的衣服一定会流行起来。

    相比较现如今比较单一的衣裳款式,电影女主角穿的时髦好看,哪个女同志不想拥有一件?

    当然,丁大妈女婿的关系,田馨没抱太大希望。

    姑且试试,一个国营大厂,哪是那么容易说动的。

    田馨还有第二个打算。

    如果服装厂那头的关系实在走不通,就让林原去广东那边想想办法。

    那边做服装的厂子会变通,更容易打通关系。

    丁大妈的女婿在首都的一家大型服装厂上班,是车间的小组长,姓平。

    田馨带了两盒中华烟,平组长客套说:“我听我妈提起你,说是做私人服装生意的,挺有本事。”

    简单聊几句,他发现田馨还在上大一,就更敬重几分。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能懂得做生意的门道,不是一般人。

    平组长带着田馨去找了车间主任。

    从规模上讲,他们厂子放眼首都,也是规模最大的,订单源源不断。

    对于田馨的提议,车间主任不感兴趣。

    服装厂有稳定的订单来源和销货途径,销量一直也不错,没有要创新的打算。

    更何况,不过是一个爱情电影,里面的衣裳能有多受欢迎?

    面对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同学,车间主任的情绪是不屑的。

    年轻人爱畅想,不切实际。

    婉言拒绝后,车间主任把平组长喊过去,大骂一顿,说不应该什么人都往厂里带。

    平组长也十分委屈,不过面对田馨他只字未提。

    这个叫《庐山恋》的电影,前不久平组长也看过,媳妇想看,他是陪着去的。

    里面女主角换了三四十件衣服,他的印象也很深刻。

    本来他就是在服装厂上班,对于男女主角的服饰也格外留意。

    女主角周筠的每件衣服都很时髦,比他们服装厂生产的更靓丽。

    这个想法,他也跟车间主任表达过,只是主任说,厂里不缺生意,搞这种新式服装是有风险的,没人愿意承担。

    平组长也能理解,这条路算是堵死了。

    他愧疚的说道:“田馨同志,很抱歉,没有帮到你。”

    要是没有平组长,田馨连服装厂的大门都进不去。

    这个结果在她意料之中。

    “我应该说抱歉,害的你受了连累。”

    “要是有别的渠道,我帮你联系联系。”

    平组长的一句客气话,田馨没放在心上。

    回到家,田馨又把图册反复看了几遍。

    她还是坚信,女主角周筠的衣服,能够引领潮流。

    就像面包服,以前穿的人不多,但主要好看有优点,年轻女同志都能接受。

    知道田馨不顺,苏蔚冬劝:“事缓则圆,没准还有转机。”

    田馨手里不缺钱,这个生意也不是非做不可。

    可眼见着商机在眼前,就这么放弃太可惜了。

    就在田馨打算去找林原的前一天,平组长找到了田馨。

    他有了新的路子。

    也是首都的一家服装厂,不过这家厂的规模很小,效益不好,还面临要重组的风险。

    田馨一问,这家服装厂只有几十名员工,和平组长的厂子没法比。

    大工厂不愿意合作,小厂子倒是一个机会。

    田馨见了服装厂的副厂长,对于田馨的几样成品,一开始保持怀疑态度。

    她笑着说:“李伯伯,我这有几件,要么你问问厂里年轻女工的意见,都是女同志,观念差不多。”

    李厂长摇摇头:“不用了,我们这个厂,订单锐减,本身也是在悬崖边摇摇欲坠,你这几件衣服,第一次生产,可以少生产一些,看看反馈。”

    田馨说:“我不让您吃亏,亏了算我的。”

    商定以后,先生产淡紫色连衣裙和格子衬衣。

    普通的服装小厂,规模不大,都是踩缝纫机的职工,不过流水线上速度比普通的裁缝店要高很多。

    无论如何,总算找到了愿意合作的服装厂,田馨松了口气。

    至于后面的事,以后再谈。

    田馨手头这几件衣服,宿舍的那几位,她每人送了一件,也没收钱。

    年轻大学生身量纤瘦,倒是都能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