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苏蔚冬说的那家百货商店, 在美术馆附近。 彩电除了国营的百货商店,还有一个渠道是华侨商店。 华侨商店价格相对贵一点,而且不需要工业券, 电视机的品牌也更加齐全,听说有些是从国外进口的。但华侨商店不面向普通群众开放,就是想想而已。 田馨对电视的要求也不高,买一个十四寸的彩电就行。 工业券和钞票都捏在手里, 百货商店的价格还更加便宜。 电器的柜台在三楼。 田馨和苏蔚冬商量着:“电视机挺重的,咱们怎么带回去?” “崭新的电视机都是包装完好的, 坐公交, 我拎回去, 最多也就二十多斤,不沉。” 说话间,走到了三楼。 苏蔚冬说, 是同事介绍过来的。 一位短头发的女同志热情道:“你是苏同志,是我大伯的同事吧?你好你好,咱们的彩电都是新到的,你有工业券吗?我先看一眼?” 田馨把工业券递了过去,对方扫了一眼:“没问题,能用!” 彩电是首都牌的, 尺寸是十四寸,这是目前常规的大小。 至于价格,上回听说是一千零五十,售货员说,价格降了一点,这台彩电只需要一千块钱! 一千块钱买一台电视,无论是清闲的售货员, 还是其他顾客,都忍不住看了过来。 这可是一千块钱啊! 彩电价格昂贵,能买一台黑白电视都是有钱的人家,买彩电的……这不得是万元户啊? 田馨听见有为中年男同志低声说了一句:真败家。 更多的还是羡慕的眼神。 便宜的十二寸黑白电视,价格在几百块钱,比彩电便宜一半还多。 按照目前的工资来算,一个月四十块钱,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收入。 一千块钱,是一位普通职工两年半的工资。 就算不吃不喝不花钱,也得两三年才买得起一台电视。 彩电的价格,令普通人望而生畏。 有好奇的婶子问:“姑娘,看你和丈夫都是体面人,做啥工作的?能买得起一千块钱一台的电视?” 田馨笑眯眯的,没有回应。 这算是个人隐私,她不想透露。 电器柜台的售货员也觉得稀奇,彩电不常见,也不好卖,这次总共才进了五台彩电,两个月都很难卖出去一个。 这么年轻的小夫妻,能买得起一千块钱的彩色电视? 还有人好奇,忍不住琢磨:“黑白电视我从邻居家里看过两回,电视机里有人影,能说能笑的,说是跟看电影差不多,这彩色电视有啥稀奇的?为什么贵这么多?” 有年轻一点的明白,解释说:“彩色电视,听名字就知道,是能看见颜色的电视,婶子,你身上这件红色的衣裳,在彩电里看,也是红色的,黑白电视没颜色,彩电五颜六色的,更好看!听说画质也更细腻。” 好不好的,光听价钱也知道了,一千块钱一台电视机呀? 电视机是啥,就是一个笨重的大匣子。 也有人觉得可惜:“有这一千块钱,都能盖间房子了。” 人各有志,人与人的想法不一样,对于田馨来说,房子她有了,还是两套。 目前来看,她缺少的就是一台彩色电视机。 柜台上有一个样机,田馨和苏蔚冬凑近参观。 这款是首都牌b36型14寸的彩电,下方是一排按钮,用来调换台。 售货员说:“年轻人一看就会,彩电有配套的说明书,回家研究一会儿就懂了。” 彩电就这么一款,也没有挑选的余地,田馨拍板:“就要这一款!” 一千块钱的彩电呀!轻飘飘几个字,就买了? 围观的顾客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夫妻俩到底是什么来路,一千的电视说买就买,好大的手笔! 三楼的电器,电视机是最值钱的,柜台也是最冷清的,像手表柜台、收音机柜台,经常围着不少人,今天倒是特别,电视机柜台里三圈外三圈围着人。 有人来买彩电了! 出手真阔绰啊,一千块钱的彩电已经定下了一台。 这新鲜事也传到了一楼的柜台。 田静正在和同学买香皂和枕巾,在日用品柜台。 旁边的人讨论:“三楼的彩电卖出去一台,听说是昨天新到的货,哎呦,买彩电的是一对年轻夫妻,那个女同志,一千块钱花出去眼睛都不眨,看了十几分钟就定了要买,这是什么人家呀?真有钱。” 另外一个说:“真的假的?一千块钱的彩电就买了?咱们赶紧上去瞧一瞧,看个热闹。” 田静也想去凑凑热闹的。 两位同学还在挑东西,还说想去买件衣服,毕竟是首都,衣服款式比老家更好看。 听到买衣服,田静默默的低下头。 今非昔比,现在的她,不像前几年,可以任性自在,多贵的衣服都舍得买。 家里条件不好,赚的少,花费多,她来首都上学的花销,还是父母东拼西凑的,之前的存款早就用完了。 这个巨大的落差,田静适应了好一阵子。 就像现在,同学都能买好看的衣裳,只有她没钱。 田静心里难受极了。 同学跑去服装柜台,每人买了一件毛衣。 “田静,你也买一件毛衣吧,才六块钱。” 六块钱…… 田静咬咬唇,她买不起。 买完衣服,三个人都想去三楼看看。 “一千块钱的电视啊,得买多少件毛衣了,首都就是大城市,有钱人真多啊。” “指定是万元户,守着工资生活的,谁家有一千块钱呀!” “可不是吗?我们家连五百存款都没有。” 第(1/3)页